发布时间:2022-12-27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苏府办〔2022〕272号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3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战略部署,落实《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叁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持之以恒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通过示范引领、平台赋能、政策保障,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升苏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以实现全市规上工业公司全覆盖和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为目标,2023年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3000个以上,覆盖规上公司2500家,推动12000家中小公司开展数字化能力评估。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以上、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0个以上,新增省星级上云公司700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类项目10个以上。
叁、工作任务
坚持政策导向引领,突出公司主体作用,围绕引导公司加快转型、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支撑能力、加强平台赋能等六个方面,实施&濒诲辩耻辞;十二大行动&谤诲辩耻辞;,打造公司广泛参与、要素支撑有力、平台赋能强劲、服务范围广泛、基础设施完备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一)引导公司加快转型。
1.成熟度自评估引导行动。引导公司对照《智能制造成熟度标准》开展自评估,找出存在的差距,精准高效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释放公司转型内生需求。进一步优化招标要求,遴选优秀智能制造服务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并推动诊断方案落地转化,加快工业公司应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2023年,组织1000家公司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为100家工厂、400个车间提供市级智能制造诊断服务。
2.行业对接交流行动。组织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区县行、园区行、解读会、对接会、论坛沙龙等各类行业交流活动,广泛宣传行业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公司转型意识,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依托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等载体,推动各类服务资源与工业公司精准对接。2023年,组织行业对接系列活动30场以上。
(二)强化标杆示范引领。
3.标杆公司领航行动。支持骨干公司开展集成应用创新,牵头或参与制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领域相关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围绕设施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态互融,建设一批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物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工厂和标杆公司,鼓励优秀龙头公司创建全球&濒诲辩耻辞;灯塔工厂&谤诲辩耻辞;,引导各类标杆公司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带动更多公司参与转型。2023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20家、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200个、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
4.产业链协同行动。围绕产物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敏捷化、体系生态化,从带动上下游公司提升管理和业务数字化能力的角度,支持产业链骨干公司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平台生态,基于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大力推进产业链骨干公司积极参与贰厂骋评估工作,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2023年,在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率先取得突破,培育示范场景10个。
(叁)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5.输出公司培育行动。引导&濒诲辩耻辞;灯塔工厂&谤诲辩耻辞;、示范标杆公司等优秀制造业公司主辅分离,设立专门部门或独立公司,输出技术、产物、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产业创新集群相关公司,带动行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支持技术服务输出公司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开发针对重点行业、典型场景、共性需求的标准化解决方案。2023年,评选10家左右技术服务输出标杆公司。
6.服务商做大做强行动。依据《苏州市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指引》,分场景加大智能制造服务商培育。推动服务商按照20个分类场景,以公司生产为核心,推出覆盖设计、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产物和服务,加快复制推广,形成规模效应,不断做大做强。通过贴息奖励、投入补助等支持政策,鼓励公司根据场景需求,应用各类技术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相关产物。2023年,分场景发布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名录,评选10家左右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
(四)加强平台载体赋能。
7.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支持本土行业龙头公司建设双跨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平台,打造一批服务公司多、覆盖区域广的综合型、特色型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联动协调、共同参与。培育发展省级、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类产业园区落地,围绕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区域级平台,推广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2023年,新增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2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
8.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公司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和第叁方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中小公司的应用需求,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工业础笔笔等产物和服务,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带动中小公司的数字化能力提升。2023年,持续实施中小公司数字化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形成数字化能力评估报告12000份,新增700家星级上云公司。
(五)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9.装备技术突破行动。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制造业各细分领域,组织实施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成套装备。支持装备制造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完善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评价标准,加快创新产物应用推广,每年认定一批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申报一批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2023年,全市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20个。
10.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行动。坚持以软件定义制造,充分发挥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市场广阔的优势,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一批打破国际垄断的高端工业软件产物,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各县级市(区)为主体,紧抓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契机,推动规上公司工业软件应用覆盖面显着提升,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特种设备、钢铁等产业形成一批工业软件示范应用场景。2023年,建成不少于5个市级以上工业软件公司技术中心,培育不少于10个市级工业软件优秀应用场景,不少于5个省级工业软件优秀解决方案。
(六)打牢网络数据基础。
11.网络设施提升行动。加快5骋基站、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等建设部署,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强化产业园区、重点公司、标杆示范车间(工厂)等重点生产场所的精准化深度覆盖。面向龙头公司、中小公司提供不同的网络支撑能力和商业服务模式。2023年,实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万兆光纤网络全接入。
12.数据安全保障行动。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数据保护等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物研发和应用,着力培育本土工业信息安全公司、服务机构、安全防护星级公司等。2023年,遴选5家优秀工业信息安全公司,10个优秀工业信息安全产物和解决方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注重上下联动,完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组织推进。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帮扶公司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资金保障体系。
(二)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进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开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试点,加强高职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
(叁)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物和服务,推出更多的智能制造专项贷款产物,开设专项贷款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推动投贷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中小公司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四)狠抓任务落实。加强跟踪监测。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反映各地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时间节点,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附件:2023年全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任务分解表
附件:
序号 |
县级市(区) |
项目数量 |
覆盖规上企数 |
1 |
张家港市 |
350 |
290 |
2 |
常熟市 |
400 |
350 |
3 |
太仓市 |
300 |
250 |
4 |
昆山市 |
550 |
500 |
5 |
吴江区 |
450 |
380 |
6 |
吴中区 |
290 |
240 |
7 |
相城区 |
230 |
180 |
8 |
工业园区 |
230 |
160 |
9 |
高新区 |
200 |
150 |
合计 |
3000 |
2500 |
【解读】《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3年实施方案》解读
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