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

热点|中小公司:“专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2-07-18

次浏览

点赞

收藏

转发

“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促进中小公司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显着改善,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深入人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日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小公司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公司发展取得非凡成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增速快:中小公司数量比2010年增长300%左右

过去十年是中小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工信部数据显示,从中小公司数量来看,2021年年末,全国公司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公司。全部中小公司数量超过4700万家,比2010年增长300%左右,年均增速13%以上。具体到工业领域,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公司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了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

近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着提升。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中小公司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2021年,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8.2%、15.1%,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

国家兴旺离不开中小公司,而中小公司的繁荣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近年来,中小公司法律政策体系“一法一条例两意见”的顶层设计框架初步搭建完成。新修订的《中小公司促进法》颁布施行,《保障中小公司款项支付条例》制定出台,中办国办印发《对于促进中小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对于健全支持中小公司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出台“1+2”长短政策组合拳,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此外,国家在发展环境、财税支持、融资渠道、公关服务体系四方面,给了中小公司全方位的支持,使得中小公司能够在短短十年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

其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公司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商事制度改革效果明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稳步实施,定期开展减轻公司负担和促进中小公司发展专项督查、中小公司发展环境第叁方评估。公司权益保护环境优化,清理拖欠民营公司中小公司账款8500多亿元。中小公司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其二,财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6—2020年中央财政中小公司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362亿元支持中小公司发展,政府采购中授予中小公司金额占比超过70%;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小微公司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不断扩大,2016-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8.7万亿元。叁是金融服务中小公司能力稳步提升。2016-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超550亿元,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公司的贷款余额50.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公司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

其叁,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健全。设立科创板,并在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推动注册制改革,深化新叁板改革,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国家中小公司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公司直接融资市场更加广阔,规模不断扩大。

其四,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公司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小微公司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迅速,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搭建,覆盖全国的中小公司公共服务骨干网络初步建成。“十叁五”期间培育省级示范平台3300多家,中小公司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带动近10万家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中小公司提供服务。2021年,培育认定国家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92家。

贡献大:我国中小公司具有“56789”典型特征

我国中小公司具有“56789”典型特征,即中小公司贡献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占据90%以上的公司数量。近十年来,中小公司对社会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中小公司是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主渠道。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公司的从业人数占全部公司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2021年我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工信部研究发现,地级市层面,小微公司数量每增加1000个,本市就业人员将增加0.68%,工资水平将提高0.78%。

二是中小公司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国家统计局研究表明,中小公司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中小公司活跃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择业的热点地区。省级层面,中小公司数量每增加1%,本省骋顿笔将增长0.12%;中小公司营业收入每增长1%,本省骋顿笔将增长0.14%;从业人员每增长1%,本省骋顿笔将增长0.24%。地级市层面,小微公司数量每增长1000个,本市骋顿笔将增加1.43%。此外,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公司是我国第一大的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8.2%。

叁是中小公司发展显着提高了地区税收增长。工信部研究发现,省级层面,中小公司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3个指标每增加1%,本省税收将分别增加0.21%、0.21%和0.36%。地级市层面,小微公司数量每增加1000个,本市税收平均将增加0.17%。

四是中小公司有效提升了创新水平。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中,有研发活动的小微公司占全部有研发活动公司的比重为81.1%,研发经费比2015年增长102.5%,有效发明专利数比2015年增长233.2%。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公司1.8个百分点。

近十年,我国一二叁产业比重结构从2012年的10.1︰45.3︰44.6调整为2021年的7.3︰39.4︰53.3,第叁产业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服务业中小公司占比最大,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服务业中,以网购为代表的新兴零售业中小公司迅猛发展,占比最高。2021年,网上零售额达到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1%,新兴零售业中小公司的高速增长,对大众的消费行为和水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效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活力足:中小公司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力军

近十年来,中小公司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公司相比,中小公司在以下方面更具优势。

一是经营机动灵活。一方面,中小企生产投入较小,产物生产及投放市场时间短、见效快,产物转型成本低,能更快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生产经营上具备更大的弹性。另一方面,中小公司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内容较少、难度较低,这使得中小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费用和灵活度上更具竞争优势。

二是决策效率高。大公司决策往往需要层层传递,这导致决策过程长,有时难以捕捉市场上出现的新机会。相对于大型公司,中小公司管理跨度小,职能部门少,协调简单,在决策的速度和精度上具备一定优势。

叁是满足市场特点需求。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产业链不断延伸,中小公司能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按照特定客户群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产物和服务。大量“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与大型公司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生产,日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公司的配套专家。

中小公司非凡的活力,也体现在困难中的韧性。2021年,全国中小公司经受住了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疫情汛情等复杂严峻形势考验,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恢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公司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25.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16.8%,比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高5.8个、15.4个百分点。电力大数据监测显示,2021年小微公司用电量增长7.6%,进一步体现了中小公司的韧性和活力。

此外,历经近10年的发展与培育,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的表现更加优异,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2021年11月,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分别占58%和20%。2021年,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小巨人”公司调查显示,“小巨人”公司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6%,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公司高4.4个百分点。(赛迪智库中小公司研究所所长 杨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