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7
次浏览
点赞
收藏
转发
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注册登记中小公司总数达398万家,其中中小工业公司67.5万家,占工业公司总数的99.8%,在受疫情干扰的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公司为全省贡献了1323.2亿元的利润。
进一步为中小公司打通发展“堵点”,挖掘增长“潜力”,我省各地各部门强服务、出实招,完善梯度培养体系,鼓励中小公司“智改数转”、坚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增活力,精准“助攻”中小公司“智改数转”
在防疫吃紧的4月,江苏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仍有几个大项目在手,订单一直排到了6月。“照目前情况看,今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不成问题,相较去年,能有20%左右的增长。”在6月27日举办的“2022南京中小微公司日主题活动”上,该公司负责人洪智胸有成竹地说。
就在不久前,该公司被评选为全省“智改数转”数据采集服务商——1000多名员工积极为全省20多家传统制造公司根植“数字理念”,在流水线上“采”出关键数据,在公司系统中“植”出新的价值,“多个工艺数据分析包能从排产计划、工艺过程、质量数据等方面助力公司提质增效,还可实现远程监控、工艺预警等,多维度增强公司竞争力。”洪智告诉记者,不少中小微公司对“智改数转”仍持观望态度,疫情冲击下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购买设备、谋划改造等方面显得更加保守和谨慎。
面对公司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甚至“没钱转”等问题,我省正密集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精准“助攻”中小公司“智改数转”——
推动中小公司数字化普及,各地工信部门组织中小公司“智改数转”供需系列对接活动,支持公司对应用自动化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数字化普及率。积极推进中小公司“企企通”改造升级工程,加快5骋和千兆光纤服务“通园区、进公司、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实施中小公司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广一批面向中小公司的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100个可复制可推广赋能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全省重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技改项目、公司上云、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等方向,共梳理了36697个“智改数转”项目,有效投入预计达7227.7亿元,银行贷款409.2亿元。
强韧性,精心“呵护”专精特新“小巨人”
凭借研发“燃气动力射钉枪”,国家级“专精特新”公司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惧疫情干扰,去年实现营收4.75亿元,增长达30%。
“这一工具射出的高强度射钉能击穿6毫米厚的钢板。”该公司总经理马姝芳介绍,公司组建了40多人的“产物专项”研发团队,持续3年攻关,以专注铸专长,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与传统的气动钉枪、火药弹钉枪相比,“燃气动力射钉枪”更便携、安全性能更高、动力更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国内拥有400多个经销商,并赢得来自日本、欧洲等海外订单。
在收入、利润率和专利的平均增长率方面,“小巨人”公司远高于整体中小公司。截至目前,我省“专精特新”入库公司已达13575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28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共1998家;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在国内主板上市,14家“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均位居全国第一。
“‘专精特新’公司对我省‘稳链固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活跃在各个产业链之中,其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疫情之下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对江苏产业‘不断不乱’贡献了关键力量。”省工信厅中小公司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省积极优化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结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支持力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公司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资助、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中小公司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开拓等,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中小公司发展专项资金中用于小型微型公司的资金比例提高至1/3以上。
重培育,完善梯度培养体系
位于南京栖霞高新区的“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是全市唯一一家国家小型微型公司双创示范基地,近两年来新增公司50余家,孵化中小公司200余家,培育高企40家、规上公司32家、“专精特新”公司16家,实现技术合同315项,交易额达10.8亿元。谈及经验,园区公司服务部部长施燕妮把关键词落在“精准”上:既要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也要想公司所需,将科技、金融、人才等资源及时、精准地匹配给公司,为公司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创新实时滴灌“养分”。
这一公司“苗圃”,是江苏服务、培育优质中小公司的一个缩影。“中小公司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时期所需土壤、养分都有不同,要提供专业化、全周期、多层次的公司服务。”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开展优质公司梯度培育,不仅要强化认定,还要着重培育和引导,推动广大中小公司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位负责人介绍,当前,江苏一方面加强优质公司梯度培育,重点实施“千企升级”叁年行动计划,依托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千企升级”动态培育库,开展运行监测,导入优势资源,支持创新投入,每年新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创新型公司培育行动计划,支持有实力的中小公司瞄准科技前沿,加速新兴技术研发突破和产物迭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公司积极申报各类省级科技计划,承担技术攻关任务,助力公司提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