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

江苏国家级工业遗产“焕新记”(四)Ⅰ大生纱厂

发布时间:2025-08-11

次浏览

点赞

收藏

转发

第二批(2018年)国家级工业遗产

遗产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南市街14

主体建成年代:19世纪90年代

image.png


大生纱厂由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大生纱厂自建厂至今一直在原址进行生产经营,基本保持了历史面貌和总体格局,钟楼等历史建筑仍基本保留着原有功能,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是中国近代工业极其宝贵的遗产。


一、遗产核心物项

大生纱厂现存工业遗产主要有钟楼、公事厅、专家楼、清花间厂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旧址等。

image.pngimage.png

、遗产价值描述

(一)历史价值

大生纱厂是近代工业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至今已连续发展130年,是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中现存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百年公司。

1895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怀着实业救国之梦,秉承“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理念,在唐闸小镇开办大生纱厂,开启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航程,开创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因经营得法,市场基础得天独厚,大生纱厂在短时期内获得迅猛发展,相继建成大生二厂、大生叁厂和大生八厂,共拥有纱锭16.036万枚、布机1342台,分别占全国华商纱厂总数的7.39%和9.8%,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公司系统。张謇遂以大生纱厂为母体,形成了一个拥有69个企、事业单位的资本集团,先后投资或参股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为核心的产业链,并进一步发展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公司,在南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地方工业乃至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说过,“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二)科技价值

大生纱厂的开机投产标志着中国的纺纱织布从此以机器替代了手工,开中国机器纺纱之先河,成功推动纺织技术变革,中国社会从此进入早期现代化,它的创办具有里程碑意义。

张謇以国际化的工业视野,在大生纱厂内建造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厂房,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设备。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真正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学到手,他求贤若渴,广纳贤才,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大生纱厂的专家楼先于车间而成。张謇的这种唯技术至上的精神,对当时形成崇尚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建国后,大生集团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和干部,输送到全省各地的重要岗位上。大生人传承了张謇先生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率先实行技改项目,2013年率先建设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目前,我们又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谋划建设一座智能化纺纱工厂,力求始终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引领纺纱技术的潮流。


(叁)社会价值

大生纱厂的创业、发展史不仅仅是南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华世纪坛的长廊里镌刻着“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工投产”。

张謇以强毅之力行其志,使大生纱厂迅速发展成以轻纺制造业为核心的大生资本集团,由工业向农业和商业拓展。在20世纪初的25年中,他先后创办了各类公司二叁十个,行业由单一的纺织业延伸到十多个领域,把僻处江北的落后的南通迅速推上现代化的进程,使南通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赢得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盛誉美名。

大生纱厂在创办后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厂约、注册商标、发行股票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他以大生资本集团为平台,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第一所戏剧学校等,开中国教育、文化、艺术、社会福利等多项事业之先河,为大批贫苦农民开辟了新的谋生之途,给无数人带来了就业机会。胡适评论张謇说:“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于全国。”


(四)艺术价值

大生纱厂建厂123年至今一直在原址进行着生产经营,其留存的历史建筑、设施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面貌和格局、保留着原有的功能,是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史的活标本。

大生纱厂现存的历史建筑除了工业建筑(清花间厂房)外,还有教育建筑(实业小学教学楼、纺织专科学校旧址)、标志性建筑物(钟楼)、办公楼(公事厅)、仓储设施、宿舍等,门类齐全,保存现状良好。它们均为西式或中西合璧式建筑,样式独特,特色鲜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唐闸古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现历史文化风貌具有积极作用,是集中体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全面引进西方工业文明和科学文化的实物见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具有典型意义。

、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历年来,大生集团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保护、开发。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历次技改中都对文物建筑给予保护,对损坏之处进行过精心维修,留存的历史建筑、设施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面貌和格局。集团也一直致力传承和发扬张謇公司家精神,把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文化产业作为集团主业来抓,组建了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委员会,负责全面指挥协调保护利用工作,专题研究建设发展定位与方向,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细化建设任务到个人。同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法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大生纱厂保护规划文本》,以专项法定规划,确定保护区建筑红线,明确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与原则,使得展示区有较好的规划基础,为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保障。

大生集团将工业遗产作为公司的“宣传栏”,多种方式展示宣传,弘扬大生品牌。1950年8月,创办“东方红”黑板报,朱德总司令题写报头,坚持一月一期,从不间断。进入新世纪,还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广。此外,大生集团也一直将工业遗产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公司文化培训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生纱厂是最早建立南通党组织的红色圣地,是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国史教育基地、江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第二批与“四史”宣传教育相关现场教学基地,也被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委组织部和南通市委党校确定为干部培训教学基地和现场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