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

聚焦丨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办实事清单发布!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1-23

次浏览

点赞

收藏

转发

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办实事清单的通知

工信部公司〔2021〕1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教育部,民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办实事清单》已经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分别于2021年底、2022年底将落实情况报送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 章)                     

 2021年11月6日                 

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办实事清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中小公司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特制定本清单。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一)2021年底前,中央财政安排不少于30亿元,支持13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简称“小巨人”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其提供“点对点”服务,同时引导地方财政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支持力度。(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二)开展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建立“一户一档”,实施“一户一策”,进行滴灌式辅导培训,推送红利账单,确保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税务总局负责)

        二、完善信贷支持政策

        (三)建立“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物、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相关服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手段,综合利用行内交易结算以及外部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信息,提升信用评价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信用贷款投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融资等业务,鼓励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提供信用保险服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负责)

        (五)鼓励开发银行在业务范围内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开发银行负责)  

        三、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

        (六)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为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询服务,优化中小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研究扩大分类审核适用范围。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证监会负责)

        (七)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国家中小公司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子基金遴选,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的股权投资规模。(工业和信息化部、证监会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开展债券融资,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公司的债券品种,完善中小公司债券融资增信机制,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上市、挂牌融资,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十)按产业链梳理“小巨人”公司,推荐参与重点产物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支持融入行业龙头公司供应链创新链,推动行业龙头公司对“小巨人”公司开放资源要素。(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负责)

        (十一)面向“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组织实施一批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促进优质产物先试首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二)结合公司意愿进行分类筛选,制定推荐目录,向大型骨干公司定向推荐不少于1000家“小巨人”公司,不少于1500项技术产物。(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面向重点行业龙头公司征集技术产物问题,组织“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等创新创业主体揭榜,以比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产业链大中小公司融通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负责)

        五、提升公司创新能力

        (十四)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优先参与玻璃新材料、智能语言、智能家电等新培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遴选中,对“小巨人”公司牵头申报的项目给予加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五)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征集一批技术成果转移目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征集一批技术研发需求目录,推动供需双向“揭榜”,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公司提供从创新到运用全过程服务,开展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惠及1万家以上中小公司。组建中小公司知识产权服务专家团,提供公益性知识产权咨询和信息服务。到2022年底,将5000家“小巨人”公司纳入各级知识产权优势公司培育对象。(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七)组织节能诊断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到2022年底,完成2000家以上中小公司节能诊断。(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八)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对“小巨人”公司减半收取非强制测试认证服务费。支持计量技术机构为“小巨人”公司提供计量技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负责)

        六、推动数字化转型

       (十九)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公司,到2022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不少于10万家中小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10万家中小公司业务“上云”。(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开展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推广1000个以上应用场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七、加强人才智力支持

        (二十一)组织“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人才培训,到2022年底,培训经营管理人才不少于2万名,对“小巨人”公司实现培训服务全覆盖。中德中小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向“小巨人”公司倾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梳理“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人才需求,推动各地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公司搭建高层次人才供给通道,在国家人才计划中对“小巨人”公司予以倾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推动各地建立专家志愿服务团或服务工作站,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提供专家辅导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助力公司开拓市场

        (二十四)在中国国际中小公司博览会、APEC中小公司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设立“专精特新”展区,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搭建产物、技术展示平台,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开展中小公司跨境撮合活动,到2022年底,服务不少于2万家中小公司,助力疫情下中小公司国际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二十六)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小巨人”公司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运用资信数据优势帮助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

        九、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二十七)建设全国中小公司服务一体化平台移动端,线上集聚政策、融资、创业空间等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政策的主动匹配、创新人才的供需对接、服务的“一站式”获取。(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二十八)推动省级以上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公司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定制专属服务包,提供个性化服务产物。(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地方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举办全国“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高峰论坛,编印“小巨人”公司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支持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发展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负责)

        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三十)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开展“专精特新万企行”活动,2022年底前,推动地方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实地走访,为每家公司至少解决1项困难。(各地方负责)

        (三十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公司、了解公司的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发展的务实举措,重点在设立资金推动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应对和防范风险以及人才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为中小公司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奖励申报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考虑“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用地需求,切实提升公司获得感。(各地方负责)

官方解读:

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公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办实事清单》(下称《实事清单》),聚焦中小公司发展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提出可落地可操作的解决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一、对于《实事清单》的背景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小公司能办大事,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小公司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

        “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是中小公司中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着力构建优质公司梯度培育体系,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扶持和示范引领,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公司4万多家,入库公司11.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发展呈现“5678”的特征,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平均研发强度超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50项。“专精特新”已成为中小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共识和必由之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的总量增长和质效提升,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发挥更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深入调研,系统梳理公司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注重措施精准性、针对性和落地性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实事清单》,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

        二、对于《实事清单》的总体思路

        《实事清单》从政策、服务“双管齐下”,着重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准扶持、集聚服务资源,推动“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切实增强和提升“专精特新”中小公司获得感、满意度,《实事清单》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围绕公司集中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创新成果转化难、技术服务支持不够、市场开拓遇冷、专业人才不足等难题,综合考量、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确保各项实事任务抓得实、落得下,让中小公司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是坚持创新思维,突出亮点。聚焦中小公司发展长期面临的制约阻碍,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一企一策”定制专属服务包,实施“专精特新万企行”、双向“揭榜”等新举措,探索开辟挂牌绿色通道、申报项目加分等扶持政策。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因地施策、创新探索务实举措,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集聚龙头公司、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优势资源力量,提供针对“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特点的个性化、专业化的深入服务。

        三、对于《实事清单》的主要内容

        《实事清单》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公司、推动“专精特新”公司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共提出涵盖财税支持、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人才智力支持、助力开拓市场、精准对接服务、万人助万企活动等在内的10项实事、31条具体任务。

        一是聚焦财税支持。年底前中央财政安排不少于30亿元,支持1300家左右“小巨人”公司,开展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确保税费政策应享尽享。二是聚焦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物,鼓励保险机构提供信用保险服务,国家开发银行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三是聚焦资本市场支持,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四是聚焦产业链协同,推荐 “小巨人”公司参与重点产物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公司组织实施一批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向大型骨干公司定向推荐“小巨人”公司及产物。五是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优先参与新培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供需双向“揭榜”,加强知识产权、公益性节能诊断、计量技术等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对“小巨人”公司减半收取非强制测试认证服务费。六是聚焦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公司,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为不少于10万家中小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七是聚焦人才支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人才培训,推动各地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志愿服务团或服务站。八是聚焦市场开拓,在中国国际中小公司博览会、APEC中小公司技术交流暨展览会设计“专精特新”展区,开展中小公司跨境撮合活动,为“小巨人”公司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九是聚焦精准服务,建设全国中小公司服务一体化平台移动端,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定制专属服务包,举办全国“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高峰论坛。十是聚焦地方助企,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引导地方创造性提出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发展的务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