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以中小公司服务需求为导向,集聚整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在全省持续开展“叁走进”公益服务行(以下简称“叁走进”),通过“走进基层、走进平台(集群、园区、基地)、走进公司”的形式,为中小公司送专家、送服务上门,助企提振信心、焕发活力、增强实力。据了解,2024年省工信厅服务体系建设处、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先后在苏州市、东海县、常州市、盐城市、镇江新区、宿迁市、泰兴市高新区、徐州市、淮安市、无锡市10个市县区举办“叁走进”活动,主题涵盖惠企政策解读、产学研合作、质量标准赋值、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提升…
11月29日,供应链协同产业链融通发展县区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对接专场活动在扬州市举办。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市工信局、中小公司发展服务中心、智能产业协会,扬州大学、职大、工职院、江海学院,在扬金融机构以及产业链上公司有关负责人100余人参加活动。 近年来,扬州市重点打造“613”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是6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围绕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千行百业的目标,集聚了814家规模以上公司以及扬杰电子、晶新微电子、罗思韦尔、国宇电子、川奇光电、亿芯微等一批龙头公司,在半导体分立器件、无线射频标签、新型显…
11月22日,2024年度“三走进”公益服务行活动在无锡市举办,本次活动由省工信厅指导,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主办,无锡市工信局协办,无锡市民营科技公司协会、无锡市专精特新公司联盟承办。省工信厅服务体系建设处四级调研员李淑珍、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副主任申国平出席活动,无锡市工信局及市辖区优质中小公司有关负责人近100人到场参加。 中小公司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多措并举推动中小公司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解读相关指引政策,以应用场景为切入点,结合典型案例,系统…
11月19日,供应链协同产业链融通发展县区高端纺织产业合作对接专场活动在盐城市射阳县举办。盐城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韩雪峰、射阳县政协主席邱德兵出席活动并致辞,盐城市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公司服务中心、纺织领域相关专家及高端纺织产业链上公司有关负责人近200人参加活动。纺织产业是盐城的传统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盐城将高端纺织产业链作为全市23条产业链中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积极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公司已达707家,1-10月份实现开票销售513.9亿…
10月31日,供应链协同产业链融通发展县区行高端装备产业合作对接暨园区服务日活动在连云港高新区举办。本次活动由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连云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市中小公司发展中心、高新区科经局、市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承办。省中小中心副主任申国平、连云港市工信局副局长严道连出席活动并致辞。 活动现场,省、市、区、园区工信部门汇聚政策、资金、高校、专家等服务力量,联动服务、一体服务。针对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情况,邀请专家讲解产业发展路径及国家级供需对接平台;根据公司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重点解读国…
10月24日,供应链协同产业链融通发展县区集成电路与滨颁罢产业合作对接专场活动在邳州市举办。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合作融资部部长韩赟、徐州市工信局叁级调研员李为祎、邳州市副市长李鹏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徐州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公司服务中心及产业链上公司有关负责人150余人参加活动。近年来,徐州把集成电路与滨颁罢产业纳入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打造淮海“芯”高地为目标,深耕细分领域,初步形成集成电路材料与设备、封装与测试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今年1-8月份,集群规上公司达348家,实现规上产值347.4亿元,亿元以上企…
10月22日,2024年度“三走进”公益服务行活动在淮安市洪泽区举办。省工信厅中小公司局副局长卞春阳、服务体系建设处四级调研员李淑珍,淮安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大浪、洪泽区副区长应磊出席,省中小公司发展中心副主任明丰主持,洪泽区经济开发区、各镇街分管工业负责人及市内优质中小公司有关负责人100余人到场参加。 本次活动以“优企赋能 惠泽发展”为主题,响应当地公司需求,聚焦专精特新培育壮大、中小公司权益保障和融资发展。活动现场,卞春阳副局长围绕专精特新公司培育的政策背景、培育梯度、认定管理、引导扶持措施对相关政策进行分…
专精特新公司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发展壮大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公司蓬勃发展提供了指引。近年来,江苏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公司培育行动计划,引导中小公司坚守实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公司1.2万多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强化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策法规体系。2021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