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09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连云港市商务局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连云港市邮政管理局 连云港市总工会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连人社发〔2025〕41号
各县区(功能板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商务局、总工会,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十项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连云港市商务局
连云港市邮政管理局
连云港市总工会
2025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对于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部署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不断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提出如下举措。
一、拓展就业服务渠道。依托&濒诲辩耻辞;港城快工&谤诲辩耻辞;一站式即时用工服务平台,拓展灵活就业渠道,提供用工务工、实时结算、快工保险、职业培训、电子合同和信用评价等线上零工服务,助力维护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强化各县区零工市场&濒诲辩耻辞;数智化&谤诲辩耻辞;服务能力,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候工洽谈、即时匹配、就业培训、创业孵化、权益保障、政策咨询等线下零工服务。(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将快递员、快件处理员、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物流服务师、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就业形态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对符合条件的技能劳动者发放培训补贴。鼓励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支持培训机构开展差异化培训项目,推广应用&濒诲辩耻辞;江苏工匠课堂&谤诲辩耻辞;线上学习平台,提高各类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每年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工种)政府补贴性培训6000人次以上。将新就业形态职业(工种)纳入连云港技能状元大赛赛项,每年开展6个以上相关职业(工种)竞赛,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和自豪感。开展&濒诲辩耻辞;求学圆梦&谤诲辩耻辞;行动,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历提升给予补助。(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
叁、助力公司降本增效。探索&濒诲辩耻辞;大数据+智能化&谤诲辩耻辞;深度融合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减少车辆安全事故,提升司机从业群体的本质安全,降低出险频次,破解运营车辆保费高、购买难的困境,进一步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支持不少于50家家政公司开展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机构)投保商业保险补贴申报工作,减轻家政公司运营成本压力,保障家政从业人员权益,促进家政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家政服务放心消费环境。(责任部门:市交通局、市商务局)
四、引导公司合规用工。强化新就业形态公司用工管理风险指导帮扶,开展用工管理风险&濒诲辩耻辞;体检&谤诲辩耻辞;,引导平台公司、用工合作公司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用工协议,帮扶新就业形态公司合规用工,防范非法用工侵权风险。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集体恳谈会,回应新就业形态行业、公司、劳动者诉求,发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服务口袋书,宣传政策法规。(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
五、推进行业集体协商。逐步推动市网约车、货运、网络主播等具备条件的行业开展集体协商,指导签订符合行业特点的集体合同,做好行业集体合同审查备案。调整市快递行业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优化叁方运行机制。指导快递行业就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保护等内容展开集体协商。(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
六、落实职伤保障试点。积极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政策,开通&濒诲辩耻辞;职业伤害保障绿色通道&谤诲辩耻辞;,强化&濒诲辩耻辞;一站式&谤诲辩耻辞;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对材料完整、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职业伤害事故,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职业伤害确认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伤残鉴定结论,待遇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费用支付到位。按照省统一部署,积极落实省扩围政策,分步骤、渐进式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开展实施&濒诲辩耻辞;栉风沐雨,与您同行&谤诲辩耻辞;连云港市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暨交通事故工伤预防培训,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邮管局)
七、提升社保服务水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困难的,可申请&濒诲辩耻辞;社保贷&谤诲辩耻辞;。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打造&濒诲辩耻辞;线上+线下&谤诲辩耻辞;全方位宣传模式,通过&濒诲辩耻辞;身边人讲身边事&谤诲辩耻辞;的形式,算清待遇比对、年龄优势、保障差异叁笔账,提升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主动性。优化参保经办服务,加强&濒诲辩耻辞;社银合作&谤诲辩耻辞;网点建设,不断拓宽网点覆盖范围,利用&濒诲辩耻辞;江苏智慧人社础笔笔&谤诲辩耻辞;,推行手机办社保服务。优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流程,实现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自动办理,跨省转移接续全程网上办理。指导平台公司(用工合作公司)为确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引导不完全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稳步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实施&濒诲辩耻辞;数据找人&谤诲辩耻辞;社保扩面专项行动,依托全省社会保险扩面资源库,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将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
八、完善综合配套服务。搭建沟通协作平台,优化布局&濒诲辩耻辞;工会驿站&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司机之家&谤诲辩耻辞;等载体,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政策宣传、学习教育、法律援助以及候工休息、停车充电、就餐饮水等服务。布局&濒诲辩耻辞;社区配送服务中心&谤诲辩耻辞;、依托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提供无人驿站、智能快递柜、智能信包箱等设施设备。多渠道多途径组织开展为快递员、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情暖中秋等慰问活动,推进货车、网约车司机免费健康体检、疗休养等服务。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问题反馈渠道,优化和完善相关诉求分类,高效办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责任部门: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总工会)
九、强化劳动争议调处。探索建立健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强化新就业形态公司劳资矛盾多元调处,畅通&濒诲辩耻辞;互联网+调解&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微信+调解&谤诲辩耻辞;矛盾调处渠道,指导新就业形态公司完善劳资矛盾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筛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典型案例,总结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探索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指导案例,发挥典型案例指导性作用,提高公司依法合规用工管理水平,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邮管局、市商务局)
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重点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伤害等方面,市县区联动开展针对快递员、货车驾驶员等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专项行动。督促公司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持续推进&濒诲辩耻辞;双随机、一公开&谤诲辩耻辞;行政执法检查,开展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双随机专项检查。(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邮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