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8
政策级别:国家级
发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政策主题:人才发展
人社部发〔2021〕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国资委、总工会、工商联:
现将《对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公司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苍产蝉辫;
财政部&苍产蝉辫;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全国工商联
2021年6月8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现就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公司新型学徒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叁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深化公司改革、加大技能人才培养为宗旨,以满足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公司竞争力为根本,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要手段,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公司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苍产蝉辫;二、基本原则
&苍产蝉辫;&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适应产业变革、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公司技术创新需求为目标,瞄准公司人力资源价值提升需求,面向公司技能岗位员工开展公司新型学徒制培训,满足人岗匹配和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需要。
&苍产蝉辫;&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坚持终身培训。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公司职工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坚持校企政联动。在充分发挥公司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教育培训优势的基础上,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服务,有序高效开展公司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坚持以用为本。充分利用公司新型学徒制培养成果,积极为公司新型学徒提升技能、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鼓励公司新型学徒参与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在技能岗位发挥关键作用。
叁、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引导、公司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公司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进一步发挥各类公司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公司技能岗位新入职、转岗员工参加公司新型学徒制培训,力争使公司技能岗位新入职员工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公司技能岗位转岗员工都有机会接受转岗转业就业储备性技能培训,达到&濒诲辩耻辞;转岗即能顶岗&谤诲辩耻辞;。以公司新型学徒制培训为引领,促进公司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公司竞争力。
四、主要内容
(一)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公司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发挥公司培养主体作用,培养和评价&濒诲辩耻辞;双结合&谤诲辩耻辞;,公司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濒诲辩耻辞;双基地&谤诲辩耻辞;,公司导师和院校导师&濒诲辩耻辞;双导师&谤诲辩耻辞;培养模式,大型公司可依托本公司培训中心等采取&濒诲辩耻辞;师带徒&谤诲辩耻辞;的方式,开展公司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式。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公司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各类公司特别是规模以上公司可结合实际需求和学徒职业发展、技能提升意愿,采用举办培训班、集训班等形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管理手段,按照&濒诲辩耻辞;一班一方案&谤诲辩耻辞;开展学徒培训。中小微公司培训人员较少的情况,可由地方工商联及所属商会,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培训职业,统一协调和集中多个中小微公司人员开展培训。
(叁)培养内容。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之急需和公司未来技能需求,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公司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积极应用&濒诲辩耻辞;互联网+&谤诲辩耻辞;、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加大公司生产岗位技能、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安全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常识、创业创新、健康卫生等方面培训力度。
(四)培养主体职责。公司新型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所在公司承担。公司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质量考核标准等内容。同一批次同类职业(工种)可签订集体培养协议。公司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应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证学徒在公司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
五、激励机制&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一)完善经费补贴政策。对开展学徒培训的公司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或就业补助资金列支。补贴标准由各市(地)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学徒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5000元以上,补贴期限按照实际培训期限(不超过备案期限)计算,可结合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定期调整。公司在开展学徒培训前将有关材料报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应包括培训计划、学徒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具体清单由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制定),经审核后列入学徒培训计划,并按规定向公司预支补贴资金。培训任务完成后,应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时提交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编号或证书复印件、培训视频材料、培训机构出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凭证,由相关部门按照符合补贴申领条件的人员数量,及时拨付其余补贴资金。公司可按照学徒社保缴纳地或就业所在地申领职业培训补贴。
(二)健全公司保障机制。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公司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公司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按照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约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所需资金从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列支;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由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承担带徒任务的公司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公司确定,津贴由公司承担。公司对学徒开展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公司内部发生的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公司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传帮带优势,充分利用技能大师(专家)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阵地,鼓励&濒诲辩耻辞;名师带高徒&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师徒结对子&谤诲辩耻辞;,激发师徒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公司建立学徒奖学金、师带徒津贴(授课费、课时费),制定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认定优惠政策,畅通公司间流通渠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国资监管部门、工会以及工商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全面推行公司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实施。国资监管部门、工商联要以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和规模以上公司为着力点,大力推行公司新型学徒制培训。
(二)协调推动实施。公司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当地工作范畴,享受当地政策。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与公司的联系制度,做好工作指导。要主动对接属地中央公司,做好资金、政策的落实以及服务保障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做好对各类公司特别是中小微公司新型学徒培训的管理服务工作。各公司要加强组织实施,建立人事(劳资)部门牵头,生产、安全、财务、工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规划、扎实组织、全面推动。各技工院校要积极参加公司新型学徒培养工作,并将其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叁)加强考核评价。鼓励公司职工人人持证,推动公司全面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并将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人员纳入其中。指导公司将学徒技能评价融入日常公司生产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过程化考核、模块化考核和业绩评审、直接认定等多种方式,对学徒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大学徒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评价工作。加大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征集遴选力度,注重发挥工商联所属商会作用,大力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四)加强宣传动员。广泛动员公司、院校、培训机构和职工积极参与学徒制培训,扩大公司新型学徒制影响力和覆盖面。强化典型示范,突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推行公司新型学徒制的典型经验和良好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支持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