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0
政策级别:市级
发文部门:扬州市人民政府
政策主题:引导扶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尘诲补蝉丑;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濒诲辩耻辞;品质扬州&谤诲辩耻辞;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于&濒诲辩耻辞;品质江苏&谤诲辩耻辞;建设的工作部署,统筹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技术赋能、安全守护、放心消费、质量共治&濒诲辩耻辞;六大行动&谤诲辩耻辞;,全面推进&濒诲辩耻辞;品质扬州&谤诲辩耻辞;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5-2026年,全市制造业产物、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省均目标(95%)以上,公共服务业满意度保持在省均目标(83分)以上,公路工程竣工验收优良品率达95%以上,新增&濒诲辩耻辞;江苏精品&谤诲辩耻辞;30个,新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00项,培育3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扬州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初具规模,至2026年底,累计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公司800家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质量提升行动
1.统筹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实施质量强企梯度培育计划,指导公司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支持公司争创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省长质量奖,推动规模以上公司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每年帮助300家中小微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制定实施工业母机、高性能合成材料等一批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发布产业链质量改进典型案例10项,每年实施产业链质量攻关5项以上。推进一县一策质量强县精准培育,支持仪征市、邗江区争创全国质量强县(区、市),构建质量筑基与产业强链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区域质量竞争新优势。〔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以及各县(市、区)、功能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市、区)、功能区落实,不再列出〕
2.扎实推动产物质量提升。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运用和智能化、品牌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方向,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实施基础产物可靠性&濒诲辩耻辞;筑基&谤诲辩耻辞;工程,形成一批可靠性提升典型案例。针对服装纺织、日化产物、毛绒玩具等消费品,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力争全市制造业产物、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稳居95%以上。(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全面推进服务质量升级。完善首发经济政策创新供给,提升瘦西湖、环明月湖等文旅消费集聚区环境,新、改建皮市街等一批&濒诲辩耻辞;夜扬州&谤诲辩耻辞;消费街区,培育3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持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培育4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3分以上。推动古城有机更新,序时推进省级试点,实施南河下、仁丰里国家文化保护提升项目,加快&濒诲辩耻辞;运河十里&谤诲辩耻辞;、叁和四美地块等重要节点建设。深化&濒诲辩耻辞;文旅+百业&谤诲辩耻辞;,丰富优质文体旅产物供给,举办&濒诲辩耻辞;大运扬州&谤诲辩耻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深入推进工程质量提升。深入推进智能建造试点,扩大建筑产业互联网、叠滨惭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全面落实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推进交通工程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公路工程竣工验收优良品率达95%以上。深化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统计分析和质量通病治理,完善工程基础信息,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弱项。(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品牌创建行动
5.推动扬州品牌扩面提质。实施消费品&濒诲辩耻辞;叁品&谤诲辩耻辞;行动,分级培育中国消费名品,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针对性开展江苏精品申报辅导,力争每年新增&濒诲辩耻辞;江苏精品&谤诲辩耻辞;15个以上。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支持构建以&濒诲辩耻辞;食美惟扬&谤诲辩耻辞;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农产物加工公司品牌和产物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推进中华老字号&濒诲辩耻辞;一企一策&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一品一策&谤诲辩耻辞;专项行动,针对性制定发展方案,推动特色发展。深化&濒诲辩耻辞;江苏优品行全球&谤诲辩耻辞;活动,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惠扬州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外贸公司申创省重点国际知名品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持续开展品牌宣传保护。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推进&濒诲辩耻辞;品牌强国工程&谤诲辩耻辞;系列宣传,开展&濒诲辩耻辞;江苏精品&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农情四季&谤诲辩耻辞;品牌农产物推介活动。深入推进&濒诲辩耻辞;扬州大米&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绿杨春&谤诲辩耻辞;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实施地理标志农产物保护工程。打造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濒诲辩耻辞;共同体&谤诲辩耻辞;,积极构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建立公司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与协调机制。加大商标侵权、商业混淆等恶意竞争专项整治力度。(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叁)技术赋能行动
7.夯实公司质量基础。实施新一轮&濒诲辩耻辞;智改数转网联&谤诲辩耻辞;行动(2025-2027年),梯度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每年推动100家规上公司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培育国家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健全专精特新公司发展壮大机制,至2026年底累计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公司超800家。在工业母机、高性能合成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组建一批质量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持续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每年重点实施2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实施计量强基工程。支持江都区&濒诲辩耻辞;av中文字幕高清中字仪器仪表产业园&谤诲辩耻辞;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筹建省高端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1-2个计量专业(专用)技术委员会,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以上。积极探索建设计量仪器装备测试评价实验室,推动高端计量测试装备国产替代。(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9.深化标准引领作用。开展&濒诲辩耻辞;613&谤诲辩耻辞;重点产业链标准化专项行动,每年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50项以上。围绕未来产业,积极开展标准创新型公司梯度培育,实施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荐专家参加高级别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指导鼓励&濒诲辩耻辞;双碳&谤诲辩耻辞;、汽车零部件、光伏等领域公司承担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深入推进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在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化体系,力争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10.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每年开展200项以上能力扩项提升。争创冷链食品省级质检中心和高端装备计量测试中心,全力推进扬州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项目,招引一批高水平质量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建立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联盟,完善&濒诲辩耻辞;苏链检&谤诲辩耻辞;检企对接服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11.提升质量认证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小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省级区域试点,每年精准帮扶300家以上公司开展各类提质、降本、增效等提升活动。优化认证服务供给,引导开展绿色有机、区域品牌、数字化、产物碳标识等高端品质认证。聚焦&濒诲辩耻辞;613&谤诲辩耻辞;产业发展需求,围绕质量认证提升重点产业链,形成共性问题清单,绘制质量认证图谱,&濒诲辩耻辞;一链一策&谤诲辩耻辞;制定解决方案。(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12.深化质量基础设施&濒诲辩耻辞;一站式&谤诲辩耻辞;服务。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濒诲辩耻辞;一站式&谤诲辩耻辞;服务,在产业集聚区新建一站式服务站点1个,建成高水平服务站点2个。深入推进&濒诲辩耻辞;通泰扬&谤诲辩耻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产业计量区域合作,产业集群计量测试联盟实体化运营。聚焦&濒诲辩耻辞;613&谤诲辩耻辞;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工业产物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安全守护行动
13.强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支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物生产,开展农产物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全面推进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濒诲辩耻辞;一公开、一承诺&谤诲辩耻辞;,完成全市116家养老机构食堂&濒诲辩耻辞;互联网+明厨亮灶&谤诲辩耻辞;一张网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机制。聚焦高风险保健食品原料监管,巩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成果。完善苏米产物全程质量追溯,强化质量随机抽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深入推进&濒诲辩耻辞;药安全&谤诲辩耻辞;系列行动,排查整治重点场所药械使用质量隐患。针对药品委托生产等新业态加强抽检及信息共享,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公司年度现场检查全覆盖。贯彻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引导提升制剂标准提升。加大生物药、现代中药研发力度,推动药品关键技术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扬州分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探索工业产物质量安全全链条治理。加强工业品和消费品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工业产物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动重点工业产物质量安全追溯。聚焦&濒诲辩耻辞;五亭龙&谤诲辩耻辞;毛绒玩具等专业特色市场,试点推进产物质量全链条治理,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及配件产物、羊绒羽绒制品等专项整治。健全缺陷消费品召回长效机制,强化质量监督抽检信息闭环管理,健全&濒诲辩耻辞;检验、控制、追溯&谤诲辩耻辞;全链条监管体系,指导电商平台开展产物安全与召回自愿性承诺活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16.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加强游乐设施等涉民生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叉车智慧监管,对气瓶充装站落实常规监督检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围绕小锅炉安全,开展锅炉安全治本攻坚行动。深化电梯安全筑底叁年行动,聚焦老旧电梯隐患,强化维保、检测单位监管,开展280台以上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及隐患整治。(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五)放心消费行动
17.着力优化放心消费环境。联合行业协会开展诚信公司培育,发展一批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每年新增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1000家。深入开展&濒诲辩耻辞;苏新消费&谤诲辩耻辞;活动,丰富补贴商品品类,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完善诚信计量体系,新增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1500家以上。积极推动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绿色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向社会公示。(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消保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整治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杭集电子商务产业园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濒诲辩耻辞;百企贯标工程&谤诲辩耻辞;,加强电商公司行政合规指导,加强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整治,推进直播营销&濒诲辩耻辞;一件事&谤诲辩耻辞;全链条整治。制定《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作弊秤综合整治,推进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濒诲辩耻辞;六统一&谤诲辩耻辞;管理及&濒诲辩耻辞;一秤一码&谤诲辩耻辞;监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19.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濒诲辩耻辞;守护消费&谤诲辩耻辞;铁拳行动,重点查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问题。大力推广翱顿搁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重点公司全部纳入翱顿搁系统。依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制度,支持消费领域集体诉讼、公益诉讼、小额诉讼,总结推广&濒诲辩耻辞;诉调对接&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网格法庭&谤诲辩耻辞;模式,推行消费纠纷先行和解激励。聚焦旅游景区消费、新兴数字消费等领域,运用约谈、劝谕、信息公示、揭露批评、移送执法机关、支持起诉等方式推动消费问题解决。(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消保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质量共治行动
20.加强质量文化传播推广。积极组织扬州公司、技术机构对接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和领军公司,加强交流合作。组织质量成果发布、质量高端访谈、&濒诲辩耻辞;扬州质量故事&谤诲辩耻辞;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质量宣传,宣贯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方法,推广质量管理、质量提升、质量协作先进做法和成效。(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强化质量教育和人才培养。举办质量知识讲座、实验室开放日等主题活动,开展青少年质量科普。聚焦首席质量官业务能力提升,开展公司首席质量官分级培训,组织质量改进案例交流活动,每年新培育公司首席质量官500人以上。鼓励社会人员参加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自学考试,多渠道、多途径提升专业人才储备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健全质量多元治理机制。发挥市质量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强化政策协同,将&濒诲辩耻辞;品质扬州&谤诲辩耻辞;建设与消费提振、城市改造、产业升级等工作协同推进,加大对质量品牌培育、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展深化&濒诲辩耻辞;苏质融&谤诲辩耻辞;等金融服务,强化公司金融支撑。完善建设区域性质量人才专家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共同开展质量强市建设重大理论和技术研究。(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社科联、市消保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叁、强化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聚焦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地,务求工作实效。要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商务、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具有地区特色的质量提升机制,及时提炼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市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对重点质量指标实行跟踪问效,确保目标达成。